曲阜孔子文化学院扈鲁:葫芦与绘画
扈鲁:葫芦与绘画
曲阜孔子文化学院    2016-03-01 20:19:37    文字:【】【】【
摘要: 葫芦是人类种植和利用最早的植物之一。在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发现了距今7000年钱的葫芦及种子,这是目前世界上关于葫芦的最早发现。“民以食为天”,葫芦首先作为一种食物进入人们的生活。《管子·立政》说:“六畜育于家,瓜瓠,荤菜,百果具备,国家之富也”。


      葫芦是人类种植和利用最早的植物之一。在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发现了距今7000年钱的葫芦及种子,这是目前世界上关于葫芦的最早发现。“民以食为天”,葫芦首先作为一种食物进入人们的生活。《管子·立政》说:“六畜育于家,瓜瓠,荤菜,百果具备,国家之富也”。随着时间的推移,葫芦因其多样性的功能、优美的形态、美好的寓意,越来越多的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经过数千年的文化积淀,形成了葫芦的饮食文化、器用文化、医药文化、民俗文化、宗教文化等,并通过诗歌、雕刻、绘画等艺术形式表现出来,形成了令人惊叹的葫芦艺术。在广浩的葫芦艺术中,本文仅从葫芦与绘画的角度进行探讨。

一、葫芦画的发展历史
      任何艺术的产生都经历了从实用到审美的过程,宗教和巫术是从实用到审美的中介环节,中间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葫芦艺术的发展也是如此。最早的葫芦画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的图腾壁画。权威的《辞海》解释“图腾崇拜”,说它是“原始社会一种最早的宗教信仰,约与氏族公社同时发生”,而氏族公社“产生于考古学上的旧石器时代的晚期”。在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里,许多成员的先民都曾崇拜过葫芦,如汉、彝、白、哈尼、纳西、苗、壮等族,都有关于人类起源于葫芦的传说。人们把这种崇拜雕刻在石壁、陶器上,形成了最早的葫芦画。
      魏晋南北朝以来,艺术逐渐摆脱了巫术和功利的成分,审美的因素逐渐提升。正是因为葫芦蕴涵的丰富的民俗文化内涵,葫芦形象逐渐被用于雕塑等艺术品中,成为一种实用工艺品。而葫芦形象的大量出现,应该是在隋唐以后。唐代已广泛采用植物花草来装饰玉制器物,至宋代时,开始出现单独的花果玉饰。葫芦、瓜、扁豆是玉器雕刻中的常见题材。葫芦造型被引用到玉雕艺术创作中并在明清时期达到高潮,取福禄绵长、子孙万代之意。人们还按照葫芦的形状制作出各种各样的葫芦形器,如葫芦形瓶、座钟、食盒、荷包、香囊、朝珠、鼻烟壶、笔洗、磁葫芦等等,寄托了对生活的美好愿望和追求。
      随着时间的推移,葫芦画与古代诗词密切结合起来。据不完全统计,古往今来,以葫芦为主题的咏物诗词约有1000余首。诗圣杜甫在《除架》中写到:“束薪已零落,瓠叶转萧疏。幸结白花了,宁辞青蔓除。秋虫声不去,暮雀意何如。寒事今牢落,人生亦有初”,通过对葫芦的感悟表现他对自己人生的思索;爱国诗人陆游在《刘道士赠小葫芦》中写到:“葫芦虽小藏天地,伴我云云万里身。收起鬼神窥不见,用时能与物为春……个中一物着不得,建立森然却有余。尽底语君君岂信,试来跳入看何如”,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葫芦在宗教中的超然地位;晚清着名画家,书法家、篆刻家吴昌硕曾道:“葫芦葫芦,尔安所职?剖为大瓢,醉我斗室?”洒脱不凡的书法与其所画葫芦相映成趣。
      中国传统文化中,诗画交融是文人画的一个显着特点。葫芦作为咏物主题被广泛应用到诗词中时,以葫芦为表现内容的葫芦画也兴盛起来。宋代逐渐出现了写意的文人画,这个时期许多画家将笔墨技巧成功地运用到花鸟和山水的艺术创作中,涌现出许多经典的绘画作品,主要以梅兰竹菊等题材为主。从现存资料结合当时的实用艺术的发展来看,葫芦题材花鸟画最早也是在宋代,《瓜瓞绵绵图》即是宋代的一幅无名氏的工笔作品。元代以后,葫芦绘画作为一种具有民俗吉祥寓意的花鸟画还不多见,葫芦的纹样只是较多的出现在瓷器、玉器等工艺品中。大量葫芦题材花鸟画的出现是在明清两代。在明代,尤其是明中期以后,随着商品经济的快速发展,市民阶层的审美趣味得到普遍的体现,随着晚明奢侈消费之风的兴盛,艺术消费的需求大增,绘画出现了世俗化的倾向。除了传统的梅兰竹菊等雅文化的题材,像葫芦等富有吉祥寓意的题材也受到人们的喜爱,除了大量运用于瓷器、玉器等工艺品中,大量进入文人的视野,成为文人笔下常表现的花鸟画题材。到了近现代,以吴昌硕、徐悲鸿、齐白石为代表的花鸟画宗师们在葫芦画上表现出极高的造诣,使葫芦画得到了新的发展。


二、葫芦画的艺术特点
      历代花鸟大师常以葫芦为题材,如“扬州八怪”之一的罗聘就善于用指头画葫芦;清代画家蒲华着有传世名作《石榴葫芦图》;近代吴昌硕、齐白石、陈半丁均有葫芦画流传于世。
      中国葫芦画以写意居多。秉承了中国画的特点,它不讲焦点透视,不强调自然界对于物体的光色变化,不拘泥于物体外表的肖似,而多强调抒发作者的主观情趣。讲求“以形写神”,追求一种“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的感觉。齐白石一生以葫芦为题材的作品不在少数,他曾说:“因喜葫芦能解笑”,这大概是其爱画葫芦的原因。其存世的葫芦画就有几十幅,如《葫芦》,既深厚苍茫,又清雅宜人,造型、构图独得其妙,寥寥数笔,却点墨中见苍润厚重,动静自然,自成一体;《大吉图》构图较为繁复,全图共绘四根竹架、六只葫芦、九片叶子,“四”、“六”、“九”在中国的传统观念里都是吉祥如意的数字,代表“事事如意”、“六六大顺”、“天长地久”之意,加之以葫芦为题材,寓意奇佳。吴昌硕着名画作《依样》写葫芦大藤,表现出深厚的大篆书法功力,中锋用笔,行笔稳健不快,尽显以草篆之笔入画的气势,起落分明,洒脱,毫无做作之态,似乎都在有意与无意,有法与无法之间驰骋。而盘旋往复、贯通全画的则是以书入画的藤蔓。藤蔓是此画的血脉,画因它的流动而生意盎然。在疏密虚实的处理上,画家尤具苦心,实处密不透风,虚处中疏通透,如此才使疏密得当、虚实相生,充分表现了吴昌硕先生古拙、浑重、豪迈的画风。陈半丁先生是现代着名书画家、诗人,齐白石先生对其艺术评价甚高,白石先生曾将三子齐良琨送到陈门下学习。陈半丁的作品常以洗练概括的笔墨和鲜丽沉着的色彩,表现花卉的千姿百态,其作品《葫芦图》曾经在荣宝拍卖会上高价成交。潘天寿先生的葫芦构图新颖,造型奇崛,将传统葫芦绘画的写意笔墨又发展到一个新阶段。
      20世纪以来,中国画在发展中借鉴外来艺术,呈现多元化趋势。在此情形下,葫芦题材花鸟画也出现了多样化的表现方法,画家们一方面继承了传统绘画的笔墨精神,另一方面又参照了时代的审美需求,与时俱进,把画家自我情感通过绘画呈现出来。如在构图上,借鉴设计构成理念,大胆打破传统型构图,出现饱满型构图等新样式;在设色上,借鉴现代色彩知识,强化视觉冲击力;造型上,强调夸张变形,特别是葫芦的造型,在方圆之间有变化,非方非圆,亦方亦圆,更富有表现力。当代画家不仅注重葫芦画中体现的中国画在点、线、面上的特点,而且把葫芦作为一种厚重的文化符号;葫芦一旦作为绘画题材进入画家的艺术世界,自然而然地就承载着一种文化观念。这种审美倾向,让画家们开始赋予葫芦更多的理想化因素,关注葫芦  的担当精神,通过葫芦表达对人生的认识。例如,画家们通过作为器皿的葫芦,开始思索和表达善良、坎坷、潇洒、愤怒、苦闷等意识,给画中的葫芦以更多的情绪、意识和智慧。这些葫芦绘画通过淋漓的笔墨为葫芦造像,为葫芦讴歌,线条狂怪蜿蜒,笔墨挥洒无度,体现了画家的激情和豪迈,这种写意性是画家无意识的流露,也成为其自我个性的外化。
  总之,作为在中国画中占有重要地位的葫芦画,从最初的工笔画到后来的写意画,从水墨画到彩墨画,时至今日已形成了种类繁多、特色鲜明的葫芦画系统。葫芦画中集中体现了中国画在点、线、面上的特点,说葫芦画是中国画特点的集大成者亦不为过。
 
朱万章《福满乾坤》,纸本设色,2012年

三、葫芦画的审美价值与用途
  千百年来,中国画的发展有着自己的一整套完善独到的美学理论。中国历代画家正是运用这些美学原理,在中国画艺术表现中充分地展示出了他们对美的认识,以及他们特有的审美意识。并在此基础上出现了以中国画家的审美情趣而产生的中国画艺术表现形式及表现技法,形成中国画独特的艺术风格。
  葫芦画集中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对于美的认识,突出表现在对“阴”与“阳”的认识以及对“心”与“物”的认识两个方面。它们之间的关系都是在一种相对对立的条件下,保持着一种自然的,谐和的统一与平衡的关系,这种谐和与平衡之美构成了中国美学理论的基础。在中国美学理论中,不均衡是一种形式,均衡是一种形态。从美学角度来认识,美产生在均衡与不均衡之间,这是认识美的方法。因此,在葫芦画的艺术表现中才会出现“虚实相间”、“若隐若现”的美学意识。中国画“意象”、“象意”及“悟象”的“三象”理论,体现的是从“有为”之美达到“无为”之美的哲理。只有将其在对立与统一的基础上来看,才能对美与丑的认识以及对中国画发展的认识,达到进一步的提高与升华。产生“意象”与“象意”一分为二各自独立之美,“意象”与“象意”合二而一之美,以及“悟象”的一分为三、合三而一的升华之美。正如北宋着名哲学家张载提出“天人合一”的命题,认为无论是人还是自然都应遵循统一的规律,既尊重自然的客观法则,又注意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使二者在互动中达到“和”的境界。自然的形式本身就蕴含着无尽的意义,自然美,当属天地造化,它可以给人以不同的美感,也正是人通过心灵感悟所得,我们本着求真的原则去理解它的潜质。没有纯粹的形式,形式本身就是意义,这是天人全一的观点,对自然美所做的解读,形式与意义是合一的,两者完美的融合才构成美。
  葫芦画因其表现主题具有较强的生命力,使其作品以独特崭新的艺术语言,展示着自然与人的世界,传递着爱与美的信息。葫芦画不仅是极佳的艺术品,同时它还承载着葫芦的民俗价值。千百年来,葫芦作为一种吉祥灵物和观赏品,在民间广为流传,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无限追求,满足了人们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向往,一直收到人们的喜爱和珍藏。而以葫芦为题材的葫芦画也同样表达着人们的上述愿望。古人认为葫芦可以驱灾辟邪,祈求幸福,在家中挂上一幅葫芦题材的花鸟画既可以欣赏传统协议花鸟画的笔情墨趣,又有着保佑家人平安顺利、和谐美满的寓意。在卧室挂葫芦画,从民俗角度讲,可以安神定心、驱除晦气、夫妻和睦,从心理学角度解释,这正是葫芦千百年来的吉祥寓意对人们的心理暗示。在台湾还流传这“厝内一粒瓠,家风才会富”,这偶是对葫芦谐音“护禄”、“福禄”的进一步诠释。
  葫芦画雅俗共赏、耐人寻味,而又不受悬挂位置、地点的限制,正如道家那只无所不能的“宝葫芦”,时刻保佑人们平安吉祥。
朱万章《君子风范》(良璧上款),纸本设色,89×48cm,2013年


下一篇:七绝·读文友观庭梅玉照喜作
上一篇:新春文友观诸友赏梅
浏览 (2595) | 评论 (0) | 支持(0) | 反对(0) | 发布人:孔子文化学院
将本文加入收藏夹


 
版权所有@曲阜孔子文化学院 | 地址:中国?曲阜王庄聚金路中段 | 邮编:273100 | 邮箱:qfkzwhxy@126.com | 鲁ICP备11003605 | 技术支持:麦田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