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圣城网讯 尼山论坛作为国际思想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中外各界学者站在儒家思想的源头,围绕“同命同运相融相通:文明的相融与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主题,一起探寻中华文明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尼山启示”。
以文明互鉴促进共同发展
海陆丝绸之路城市联盟科教、文化传播委员会副总干事,丝绸之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主任樊莹莹
(记者 苏茜茜)在“一带一路”与世界发展观专题论坛上,海陆丝绸之路城市联盟科教、文化传播委员会副总干事,丝绸之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主任樊莹莹以《以文明互鉴促进共同发展》为题作了发言。
樊莹莹认为,在新时期应以原有合作共识作为交流基础,促进艺术观念再度融合,加强“一带一路”沿线各国文化的协同发展。丝绸之路沿线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传统文化的“根”,是发展民族文化之魂,是当代文化、科学进一步发展的创新之源。丝绸之路非物质文化遗产所蕴含的各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象力和文化创造,是维护世界文明的瑰宝,加强丝路沿线非遗文化保护,不仅是国家和民族发展的需要,也是国际社会文明对话和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但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加强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各国的文化生态发生了巨大变化,一些依靠口授和行为传承的文化遗产正在不断消失,许多传统技艺濒临消亡。因此,加强丝绸之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已经刻不容缓。
在樊莹莹看来,创新丝绸之路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文化创新、艺术创新、科技创新的需要。创新是发展的源动力,在文化创新、艺术创新和科学创新的过程中,丝绸之路非遗文化将发挥重要的智力支持作用。传承丝绸之路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保护人类文化多样性的需要。面对全球经济一体化所带来的全球文化一体化的冲击,我们要更加重视对边缘文化或非主流文化的尊重与保护,重视各少数民族的参与,重塑中华文化的灿烂文明。
樊莹莹告诉记者,重视丝绸之路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建设人际关系和谐、环境关系友好型社会的需要。在关注各种传统工艺技术的表现手法、传统工艺、传统技术等表层文化现象的同时,还需要通过各种传统文化的保护,使中华民族世代传承优秀的传统价值观、道德观与民族精神得到更好的继承和弘扬;通过对各种优秀遗产的发掘,使我们的社会变得更和谐,更安定,从这里获得传统美德的滋养,从这里汲取道德的力量。
人类文明遗产是我们共同的精神纽带
曲阜孔子文化学院院长 颜廷淦
(记者 苏茜茜)“古丝绸之路绵亘万里,延续千年,积淀了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核心的丝路精神。这是人类文明的宝贵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的珍贵资源。”在第五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上,曲阜孔子文化学院院长颜廷淦围绕“一带一路”与世界发展观发表了演讲。他认为,古丝绸之路不仅是一条通商易货之道,更是一条知识交流之路。正因此,这也带来了观念的创新,这正是交流的魅力,互鉴的成果。
颜廷淦说,今天,我们继承古丝绸之路,坚定正确的义利观,道义为先、义利并举、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共建“一带一路”,共同谱写丝绸之路的新篇章,共同建设利益和命运共同体,共同创造美好幸福的未来。在此过程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影响和重要意义不言而喻。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文明的源泉,是世界上少有的精神财富,是我们实现文化强国的历史支撑。在人类共同利益的视角思考生态自然、经济和人类关系的观点,内涵了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的方法论思想。当前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潮下,亟须把孔孟思想精华、国粹体验、中医等赋予其新的时代涵义,让更多的人熟悉民族的传统文化,研究民族的传统文化,尊重民族的传统文化,真正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继往开来、综合创新,使是中华文明在新的千年放射出新的光彩,走进人类文明的前列。
颜廷淦认为,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和血脉;是一个民族的集体记忆和精神家园;是一个民族走向全球化进程中的名片、身份证和识别码。弘扬自己民族传统文化,并结合社会的发展需要加以创新,是一个国家的历史责任,更是学校和教育者的责任和义务。
女性论坛为世界女性合作交流创造良好开端
尼山母爱书院副院长 苏艳芝
(记者 万德龙)作为第五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的亮点活动之一,昨日进行的女性论坛备受瞩目,来自国内外的女性权益维护者们围绕两场主题论坛——“女性命运与人类命运”、“女性赋权与人类进步”展开了热烈讨论。
“这是一个世界性的、以女性为标志的、不同文明间的对话交流平台,标志着‘女性赋权’又扎扎实实向前迈进了一步。同时,论坛还吸引了众多国家和地区的女性朋友展开高峰对话,也为世界女性合作交流创造了良好的开端。”尼山母爱书院副院长、孟母教子读书会会长苏艳芝说。
“尼山母爱书院,是承担母爱教育的使命而诞生的。通过编织爱的网络,弘扬母爱的伟大,发挥孔母、孟母等母亲教子的积极社会作用。”苏艳芝告诉记者,书院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参与热情,各国各地积极响应成立分院。“书院还主办了全球女性联合祭祀孔母活动,以女性为主祭官,创历史之先河。此外,书院的发展还得到了联合国妇女署的关怀和指导。今后,我们必将团结更多的社会爱心人士为社会的和谐发展而努力。”
责任编辑: 作者: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济宁日报、济宁晚报"的所有文字和图片稿件,版权均属于 济宁日报社和东方圣城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 东方圣城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济宁日报、济宁晚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一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东方圣城网联系。
投稿请至邮箱:jnrbs@163.com
※ 联系电话:(0537)2343210